有一个国王到森林里打猎。他骑马追逐一只鹿,很快就把随从和护卫们远远抛在后头。结果国王迷路被困,与众人失去联络。他又饿又渴, 这时候幸好碰见一间茅舍,里面住着一对穷苦的樵夫和妻子。他们靠卖木炭为生。

 

虽然他们自己过着衣食不足的贫困生活,樵夫的妻子还是准备了一个面包让国王充饥。国王吃得津津有味,好像未曾尝过如此美味的食物,因为他不曾如此饥饿过。那天中午,国王睡得很甜,因为他不曾如此疲倦过。

不久,国王的随从和护卫都赶来了。樵夫发现客人原来是一国之君,感到惊惶不安, 连忙向国王道歉未能好好侍侯, 还让他吃粗糙的食物。

 

第二天,国王下令把樵夫带进皇宫。樵夫心想怠慢和冒犯了国王必遭惩罚,他的妻子也陪着丈夫一起去。到了皇宫,国王给樵夫赐座,并坚持他坐下。樵夫心里嘀咕,这应该是极刑之前的待遇吧。国王赐予他和妻子美食享用,他心想果然不出所料,这真是最后的一餐了。

 

接着,国王问他有何要求,樵夫哭着向国王求情,“大王饶命啊,请不要砍我头,恩准我和妻子活着回去。”国王说道,“我不是一个忘恩负义的暴君,我要厚厚的赏赐你们。若我赐给你一片庄园,你会糟蹋它因为你不懂得农耕。如果我给你珠宝财富,你们住在偏僻的森林里,可能会引来盗贼。好!那么我就送你森林里的一片檀香树林吧,一共三十亩。希望你好好利用那片树林维持生计。”这时,樵夫才放下心头大石,高高兴兴地回家。

 

六个月后,国王又回到森林里打猎。他想起了那美味的面包,便去探访樵夫。他看见樵夫春风满面,似乎日子过得不错。可是国王发现樵夫竟然把檀香木烧成木炭去贩卖,顿时大失所望。愚蠢的樵夫根本不晓得檀香木的真正价值。

 

启示:

同理,上苍赐于人类短暂的人生岁月,可惜他不体会这个礼物的珍贵价值,而把它浪费在追求虚幻无常的物质和感官享受。所以他的人生路崎岖坎坷,不懂得走向神圣生活的康庄大道。

 

 

国际沙迪亚赛组织马来西亚分会

原著: Chinna Katha

译: 华人组

很久以前,在喜马拉雅群山里的一个莲花池旁,佛陀转世为一只小象。他吉祥可爱,身体洁白如玉,脸庞和四肢的颜色宛如珊瑚般美丽。他的鼻子像一根闪闪发光的银色绳子,而卷曲的象牙勾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

他和母象寸步不离。母象从树上采下最幼嫩的叶子和最甜的芒果给他吃。“你先吃,我随后才吃。”母象说。她在凉爽的莲花池里,在香气弥漫的莲花丛中,替小象冲凉。她用鼻子吸水喷洒在他的头上,直到他光洁亮丽。他们俩用鼻子互相喷洒,玩得很开心,然后他们把鼻子卷曲起来,躺在松软的淤泥里休息。暮色苍茫之中,母象在苹果树下歇着,看着小象和象群追逐嬉戏。

 

小象渐渐长大,成了象群中最高大最健壮的,而母象也日渐衰老。她的象牙变得又黄又破损,不久眼睛也瞎了。 那只年轻的大象从树上采下最幼嫩的叶子和最甜的芒果给他亲爱的瞎眼妈妈吃。 “你先吃,我随后才吃。”他说。

 

他在凉爽的莲花池里,在香气弥漫的莲花丛中,为她冲凉。他用鼻子吸水喷洒在她的头上,直到她光洁亮丽,然后他们把鼻子卷曲起来,躺在松软的淤泥里休息。暮色苍茫之中,那只年轻的大象引领着瞎眼妈妈到苹果树下,然后他才和别的大象去游玩。

 

一天,一个国王在打猎时,窥探到那只美丽的白象。他不禁惊叹道:“真漂亮!我一定要它当我的坐骑。”国王把年轻的大象捕捉回去,在皇家厩棚里养着,并给他披戴上丝绸、珠宝和花环。国王天天供他吃香的喝好的。

 

但是年轻的大象吃喝不下,一直不停地哭泣,一天天消瘦。国王说:“高贵的象啊,我给你披戴丝绸珠宝,为你提供上好的食物和清水,可是你却不吃不喝。怎样才能让你开心起来?”年轻的大象回答说:“丝绸和珠宝、食物和清水都不会让我开心。我那可怜的瞎眼妈妈独自在森林里,没有人照顾。即便饿死,我也不会进食,除非我妈妈先吃。”

 

国王听了,便慷慨说道:“我从未见过如此忠孝的动物,即使在人间也极其罕见。这只大象被禁锢实属不当,把他释放了。”大象获释后飞也似的奔越山丘去寻找妈妈。他在莲花池边找到了妈妈。她躺在淤泥里,身体弱得不能动了。他眼里含着泪水,用鼻子吸水喷洒在妈妈的头上,直到她光洁发亮。“下雨吗?”她问道,“还是我的儿子回到我身边了?”“正是你的儿子啊!”他哭道,“国王释放我了。”

 

当他为妈妈清洗眼睛时,妈妈的眼睛奇迹般复明了。“能再看到我的儿子,我好高兴。但愿国王今天也跟我一样欢欣喜悦。”她说。

 

年轻的大象从树上采下最幼嫩的叶子和最甜的芒果给他亲爱的妈妈吃,“你先吃,我随后才吃。”

 

启示:

父母无条件地爱子女。有一句梵文格言:‘母亲、父亲、导师、神明’提示我们对生命中的恩人的崇敬之顺序;母亲在我们的生命中占最崇高的位置。当父母需要你的时候,你要以反哺之心奉敬父母。

 

国际沙迪亚赛组织马来西亚分会

原著: http://saibalsanskaar.wordpress.com; 19 December 2014

译: 华人组

 

几百年前,古鲁戈宾德·辛格(Guru Gobind Singh)是锡克教的第十代上师。他年轻硕壮,为人豪爽,热爱真神,给每一个接近他的人带来愉悦的感受。那是一个充满有趣的挑战和诚心的世界!锡克人都渴望知道上师接踵而至的教导。

有一次,他对众信宣布:“每一个人都要在家里设立‘瑯加’(langar,免費食堂)!噢,亲爱的锡克人,仔细听着。。。你的家就是一所‘瑯加’,为所有旅客和宾客提供食物。要尽地主之谊,提供食物给需要者!”

 

每一个锡克人都遵循他的教导,所以他们以热情好客著称。尽管如此,上师仍然要测试锡克人的准备程度。上师想知道他们是否随时随地都准备招待。

 

有一天大清早,淘气的古鲁戈宾德·辛格乔装成一个普通的旅客。平时衣着整齐的上师穿上了破旧衣服,没人认得出他。

 

他选了对信徒们最不方便的时间到达他们家里,通常是一大早,当他们刚起身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的时候。他敲了敲门,说:“对不起,打扰你了,我是一个卑微的旅人,有烤餅(Chapati)给我吃吗?”

 

“喔,太早了吧。对不起,我们没有什么现成的东西可以吃。等一会儿我们才开始煮食,迟些时你过来吃吧。”

 

上师要考验弟子们。他要以令人难忘的方式向他们表达简单的道理;提醒他们还是有那一点点私心,尚未完全无私。他们还执着于自己的时间,未能无时无刻都做好为别人付出的准备。

 

上师沿门挨户去问:“对不起,打扰你了,我是一个旅者,有豆糊(Daal)给我吃吗?”其中一人答道:“抱歉,你来得太早了,还不是早餐时间。何况豆糊需要很长时间来烹煮。我们很荣幸能够招待你。。。。不过请你迟点再来吧。”上师脸挂着微笑,逐家逐户拍门化缘,可是始终没有一个锡克人已准备好接待他。

 

最后,他来到一个名叫南德拉尔的锡克人的家。南德拉尔是个睿智的诗人,对上师十分恭敬。虽然他比古鲁戈宾德·辛格年长23岁,南德拉尔依然尊古鲁为上师。在上师的道场里,他觉得满心愉悦,充满爱与虔诚。他常常祈祷能依止上师足下。

 

南德拉尔上前迎接宾客,乐呵呵地说:“欢迎,欢迎,朋友。”乔装的上师说:“先生,冒昧打扰您,请见谅。。。”话没说完,南德拉尔赶快回答:“快请进,请进。请坐。”上师说:“我只是个卑微的旅人,你有食物吗。。。”不等他说完,南德拉尔毫不犹疑地答道:“先生,你不必开口要求,食物马上就端上来。”

 

他很高兴有机会为宾客服务,立即把家里所有的食物都端上来,有生粉团,半生熟的豆糊,青菜和奶油。他恭恭敬敬地把食物放在宾客的面前。

 

南德拉尔热情地说道:“没有什么好招待你的,请将就一下,尽量多吃。。。如果你不介意的话,我会把生粉团做成热烤餅,把豆糊再煮软一点,把青菜炒得爽口好吃。我能以上师的名义为你服务,这是我的荣幸,请慢慢享用吧。”

 

南德拉尔真的喜爱服务。上师感到非常高兴,吃得津津有味。那些食物充满了爱的能量。南德拉尔确实把上师的指示铭记于心:“要尽地主之谊,提供食物给需要者。。。”到南德拉尔家做客的人,都会吃饱喝足满意地离开。南德拉尔的家充满了爱,充满了温馨,神定然寓居于此。

 

第二天早上,上师告诉大家说:“在我们这个城市里,只有一所殷勤好客的庙堂,唯一真正的免費食堂,那就是南德拉尔的家。南德拉尔用爱和虔诚的语言沟通。他给予我们祝福。他的贡献令人欣喜。这种爱赢得人心。办理这样的免費食堂将使锡克人变得真正富足。通过这种方式,南德拉尔的食堂成为最成功的。”

 

大家莞尔而笑,领会到深爱的上师已经考验了他们。他们都很友善,但是还有有待改进之处。而南德拉尔是随时都做好准备的!他已经踏入圣道,他高兴地为每个人提供食物,没有任何的犹豫或借口。当你没有私心的时候,就不会给自己找借口并会永远心怀喜悦。南德拉尔的款待宾客之道是值得大家学习的榜样。

 

南德拉尔说:“供养水给圣人喝,这种荣耀如同成为世上最伟大的国王一样。为他们烹饪,比身在天堂更快乐。为上师设立食堂,等于拥有所有的财富和超能力。圣者护佑贫苦人,接近他们就会让你变得谦虚,使你领悟自己的渺小。上师的圣言蕴含于万物中,无所不在。”

 

启示:

人要不断学习,努力提升自己。导师们教导我们说,爱无界限,服务无界限。无论谁来到我们的家,我们都要给予尊敬。让我们博爱众生、服务众生,并见到人人心中的神。

 

 

国际沙迪亚赛组织马来西亚分会

原著: http://saibalsanskaar.wordpress.com; 19 December 2014

译: 华人组

 

我的好友是一位牧师,他是天生的演说家,随时都能即兴演讲。但是,他总喜欢放慢脚步,从容淡定地先向神祷告,然后才接受演讲邀请,并花时间为传道认真做好准备。演讲前他祈祷良久,因此他的讲道充满了热忱和仁爱。他多次对教徒们说,“那不是我的讲稿。那是天父赐给我们的话语!”

放慢脚步即是用爱去工作,与神合作。

 

放慢脚步即是把工作当作祈祷,这是本笃会(Benedictine)奉行的“祈祷与工作” 规章。

 

放慢脚步使你完全专注于工作。你的心念就不会想着昨日的错误或明日的期望。当你专注于当下,你就会与神合一,而你所做的将充满祂的爱。你体会到喜悦(pleasure),而不是压力(pressure)。

 

你忘记时间的存在!你的工作充满热情。“热情”(enthusiasm)这个词源于希腊语“entheos”,意思是“充满了神”。

 

当你放慢脚步,从容淡定时,你确实让你的工作被神填满,让你的工作沉浸在神的存在中。结果是出自满腔热情的作品。一件艺术作品。一件充满爱的作品。一件大师的创作。名副其实的杰作!

 

你可以是画一副画,造一张纸,做一个糕点,都无所谓。无论事情的大小,只要放慢脚步,尽心用爱去做,就会变成杰作。

 

特蕾莎修女曾说过,“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做偉大的事。但我們可以用偉大的愛做好小事。”

当别人接触到你的充满爱的作品时,无论大小,他们都接触到“大师”。你的作品激励人心!他们都会感受到神的存在。

 

放慢脚步,让神通过你来工作,让神通过你而传达爱。当你要开始任何工作时,无论大小,请点按重置(reset)选项。放慢脚步,倾注你全部的爱于你的工作中。把你的工作当作你的祷告!

 

国际沙迪亚赛组织马来西亚分会

原著: Marc Lopez

译: 华人组

有一天,我乘搭德士去机场。德士在左边的车道上行驶,突然一辆黑色轿车从路旁的停车位驶出,德士司机猛然刹车,车子打滑,差点就撞到那辆车。

那辆车的司机转过头来向我们大喊大叫。德士司机回以微笑,并向他挥手致意。德士司机的友善让我惊讶,于是我问他:“你为什么对他这么友善?那家伙差点毁了你的车,还可能伤害我们!”这时候,德士司机向我讲述所谓的‘垃圾车定律’。

 

他解释说许多人就像垃圾车。他们到处跑来跑去,身上充满了垃圾,积满了沮丧、愤怒和失望。当垃圾堆满时,他们需要一个倾倒垃圾的地方,而有时候他们会把垃圾丢给你。不必为此动怒,只要微笑、挥挥手、祝福他们,然后继续上路。

 

启示:

一个人对所处的情况要做出理性的回应(respond),而非负面的情绪反应(react)。态度是关键。负面的反应于事无补。对那些改变不了或已经发生的事情,改变我们的心态,才是得到内心平静的秘诀。

 

国际沙迪亚赛组织马来西亚分会

原著: http://saibalsanskaar.wordpress.com; 2 January 2015

译: 华人组

 

 

在某市镇有两个邻居妇女,其中一个比较富有,拥有五头牛,而另一个则只有一头牛。

 

那个富有的妇人挥霍无度,时常向邻居妇人赊借牛奶。虽然必须维持一个大家庭, 后者还是不予考虑地帮助她。最后那妇人累计欠下约五十瓶的牛奶。

 

一天,那个邻居家中唯一的一头牛死了。她懇求拥有五头牛的妇人每天归还一瓶牛奶。

 

富有的妇人蛮不讲理,死也不认账,最终把这件事闹上法庭。在法官面前她发誓从来没借过牛奶, 并狡辩说:“我拥有五头牛,何必向她赊借牛奶呢?”

 

法官同情那个死了头牛的妇人。为了查出真相,他交给两个妇人各五缽的水,吩咐她们洗脚。那个拥有五头牛的妇人一口气便把五缽的水倒在脚上,双脚还未洗干净便走开。另一个妇人只以一缽的水便把脚洗干净,留下四缽的水。

 

洗脚的举止暴露了她们各不相同的性格;拥有一头牛的妇人克勤克俭,而拥有五头牛的妇人挥霍浪费,以致要靠借贷度日。法官毫不犹豫地裁定富有的妇人归还牛奶。

 

启示:

一个人的行为显露他的个性。从一个人的言行举止,我们可以看出他的为人之道。

 

 

国际沙迪亚赛组织马来西亚分会

原著: Chinna Katha

译: 华人组

 

 

五岁的珍妮有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长得美丽极了。有一天,她和妈妈到一家杂货店买东西,珍妮看到一串价格为2.50美元的塑料珍珠项链。

 

她很想得到那串项链,于是向母亲要求买给她。母亲说:“嗯!这是一串美丽的项链,不过价钱贵了一点。这样吧,我可以买给你,不过回家后你可要做些家务来抵偿。而且你的生日快到了,到时祖母也许会给你1美元的钞票。行吗?”

 

珍妮同意后,母亲买下那串项链。珍妮依照自己的承诺,每天都做家务,而果然在她生日那天,祖母也给了她1美元钞票,让她很快就把钱还清。

 

珍妮非常珍爱那串珍珠项链,到那里都戴上它 —— 上学,睡觉或逛街,只有在洗澡时除下,因为母亲说不小心颈项会被染上绿色!

 

珍妮的父亲很疼爱她。当珍妮上床睡觉时,他都会从椅子上起身给珍妮讲故事。一次,父亲讲完故事后问她,“你爱爸爸吗?”

 

“哦,爸爸,我当然爱您!”珍妮毫不犹豫的点头。

 

“那么,你把珍珠给我吧。”

 

“哦,爸爸,我不能把珍珠给你。”她继续说,“但是我可以给你我最喜爱的娃娃。你还记得吗?那是我去年生日你送的礼物。我也把她的茶会礼服给你,好吗?”

 

“哦,亲爱的,没关系。”爸爸轻轻吻了她的脸颊,“小宝贝,晚安。”

 

过了一星期,爸爸讲完故事后又问她同一个问题,“你爱爸爸吗?”

 

“哦,爸爸,我当然爱您!”

 

“那么,你把珍珠给我吧。”

 

她急不及迫地回答,“哦,爸爸,我不能把珍珠给你。但是我可以给你我的马儿。你还记得吗?它是我最喜爱的玩具,它有柔软的长毛,你可以为它编辫子。你收下它吧!”

 

“不必了,没关系,”爸爸轻轻吻了她的脸颊,“小宝贝,主保护你,晚安。”

 

过了几天,当爸爸进来为她讲故事时,珍妮坐在床上,嘴唇发抖地说,“爸爸,给你。”她把手伸向爸爸,张开手把那串塑料珍珠项链递给他。爸爸一手接过项链,一手伸入口袋里拿出一个蓝色天鹅绒盒子。盒子里装着一串真正的、贵重的珍珠项链。

 

爸爸一直都保存着那串真正的珍珠项链,等待着珍妮放弃那拙劣的东西,以便可以送给她真正的、有价值的东西!

 

启示:

我们人生中经常执着于许多无关重要的东西。我们活在舒适区,使到思维受限。要学习放下小事,追求真正有意义的人生目标。唯有向内看的人才能明白自己所真正需要的。

 

 

国际沙迪亚赛组织马来西亚分会

原著: http://saibalsanskaar.wordpress.com; 19 September 2014

译: 华人组

 

 

那是一个最寒冷的冬天。许多动物因受不了严寒而冻死。

 

在生死交关之际,刺猬们决定挤在一起取暖,相互依偎,抵御风寒。但是每一只刺猬身上的尖刺都免不了刺伤身边的朋友。

 

不久,它们忍不住痛决定分开。一只只刺猬独自承受着寒冷而濒临死亡。它们需要做出选择:接受彼此的尖刺或失去生命。

 

刺猬们做出了明智的选择,决定重新聚在一起,学习忍受为取暖而被身边朋友刺伤的痛。它们就这样存活了下来。

 

启示:

美好的关系不在于两个完美的人;而是在于懂得接受对方的不完美,并欣赏对方的好品质。以对方本然的样子来接受他,就会带来和谐的关系。

 

 

国际沙迪亚赛组织马来西亚分会

原著: http://saibalsanskaar.wordpress.com; 2 January 2015

译: 华人组

 

 

 

这是一则发人深省的故事,述说阿米尔·库斯洛(Hazrat Amir Khusro,十三世纪印度苏菲派音乐家、诗人和学者)对他的导师的崇敬和热爱。

 

从前,有一个穷汉听闻圣者尼桑穆丁(Hazrat Nizamuddin, 十三世纪印度苏菲派圣者)慷慨好施的声誉,于是大老远从乡下慕名来到德里,希望得到他的帮助以解决财务上的困难。可惜那天圣者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送给他,除了一双旧鞋子。虽然大失所望,那个穷汉仍然向圣者道谢,然后返回乡下。

 

途中他在一家客栈住宿。碰巧阿米尔·库斯洛去孟加拉出差后,回家途中也住在同一家客栈。当时阿米尔·库斯洛做珠宝生意,是德里的巨富之一。

 

第二天早上,阿米尔·库斯洛起身时欣然发觉:“我嗅到导师的香味。”找到香味的来源后,他问那个穷汉是否见过圣者尼桑穆丁。穷汉告知他与圣者见面的情形,同时拿起那双鞋子展示它是那么的旧和不值钱。

 

阿米尔·库斯洛马上用他全部的财产与穷汉交换那双鞋子。穷汉交此好运高兴极了,拿了那笔意外之财欢天喜地回家去。

 

最后,阿米尔·库斯洛回到圣者尼桑穆丁那儿,他把鞋子恭敬地安放在导师脚下。听了阿米尔·库斯洛述说他以全副身家交换鞋子之事,圣者笑道:“库斯洛,这次让你捡了个大便宜。”

 

启示:

这是一个描述弟子敬爱导师的好例子。对弟子来说,导师的鞋子是神圣的。这个故事教导一个人如何放下自我和学习奉献。

 

 

国际沙迪亚赛组织马来西亚分会

原著: http://saibalsanskaar.wordpress.com; 10 December 2014

译: 华人组

 

 

在某个乡村,有两族人经常发生争执。村里有一户人家,他拥有两畒田,种满了葡萄来养家。他原本中立,不附属于任何一族人。但这两族人都要求他加入,后来他被逼参与其中较多坏人的一族。过了不久,那个农夫与其他的族人一起被警察捉进监牢。因为没有人耕作,他的葡萄树开始凋谢。没有了收成,农夫的妻子为温饱忧心。

vineyard

农夫的妻子每星期都寄一封信给他。监狱的规则是寄来的信件不必受检查,但是犯人寄出去的信件就要被查阅。妻子在信中诉苦:“你在牢里过得好吧?你可知道我们现在的处境堪忧。自从你离开之后,我们的葡萄园干枯了。没有人犁地准备来年的耕种,我又没钱雇用工人。这样下去,我和孩子都要挨饿了。请你告诉我该怎么办?”

 

农夫很伤心。他苦思冥想之下,心生一计。他回信给妻子:“你不必担心。我忘了告诉你关于那个埋在葡萄园里的陶缸,里面有很多金币。找到它你们就不愁衣食了。”

 

那封信被狱长查阅,他没把信寄出,反而带了许多犯人去葡萄园锄地找宝藏。在短短的时间内他们把园地都挖翻了,却找不到宝藏。三天后下了一场大雨,所有的葡萄树都重新生长了。葡萄获得了丰收,妻儿生活也算有了着落。

 

六个月后,农夫被释放。当他回抵家门时,妻子迫切地问他:“你当时怎么可能在短短的时间里找到那么多人来耕地?”因为她没有收到丈夫的回信,所以不知道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农夫回答说:“感谢上苍赐予我灵感。”

 

启示:

就象那个农夫有两畒田,每个人的心也可分为二:善与恶。这善恶互相抗衡,心的主人起初没有徧于任何一方,过后却渐渐徧向于恶(执迷),因此陷入困境。他最终觉悟了,耕耘心田而得智慧(宝藏)。抛开执迷,勤耕心田,至福才可获。

 

国际沙迪亚赛组织马来西亚分会

原著: Chinna Katha

译: 中文组